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菲律賓挾持事件:看到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刀


相信2010823日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傷心及沉痛的一天,菲律賓槍手挾持香港旅客事件,造成8名香港旅客不幸喪生,筆者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

全靠專業、盡忠職守而最後不幸身亡的領隊謝廷駿,把握「千鈞一髮」的時刻,通知總公司而令到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香港人高度關注事件,在整個事件的11小時,各大傳媒一直全程直擊,而互聯網亦將每一段關鍵的內容不斷更新,由此可以感受到應用互聯網的好處,令到任何人士在任何地方只要接收到互聯網信息,便可以同步了解事件的最新發展。

由於今次事件在黄昏時候突然「急轉直下」,令到本港各大電視台皆停播原定節目,改為直擊整個過程,不論是菲律賓的特種部隊向槍手進行強攻,還是槍手猛烈還擊,大家都「歷歷在目」,最後槍手命喪菲律賓的特種部隊槍下全港市民都親眼目睹,屍體倒臥在車門間,場面可怕,讓人看得心驚膽跳。

傳媒絕對是有責任將最真實的資訊,第一時間報道給公眾知道,而市民亦有知情權,去了解事件的發展,只不過在電視機及互聯網上,看到一幕幕血腥的畫面,又難免令人感到痛心,難以釋懷;特別是當逃脫的司機跟傳媒說車上所有的遊客已經遇害,這個當時未經證實的消息令到全港市民包括網民都大為震驚而顯得不知所措,而事件不幸以流血結束,相信很多香港人及網民的心情至今亦難以平服。

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每位觀眾都不幸看了數小時的「死亡直播」,不論是一聲鎗響、一縷白煙、或一點火光都有如身歷其境。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不論是親身經歷災難的倖存者,協助救災的救難人員,或經由媒體觀看災難的一般市民,災難事件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導致其心理創傷,稱之為「創傷後遺症」- 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過去大家面對過災難場面例如911事件、SARS、南亞海嘯及四川大地震等,都帶給不少人心理上的創傷。對於今次的不幸事件,香港紅十字會與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為市民提供「電話心理支援服務」,以减低事件造成的心理創傷。

自互聯網普及後,確實令到全球的資訊流通變得更快及透明度更高,這確實無疑是一件好事,但若遇到這種不幸的事件,長達數小時的直播,當中可能涉及令觀眾不安的場面,而造成創傷後遺症,就以今次的不幸事件為例,那些驚心動魄的槍戰場面、驚惶失措的被救人質、死狀恐怖的槍手屍首等畫面,我們可能需要考慮怎樣在專業與人情之間取得一個平點,特別是怎樣防止家裏的小朋友看到這種不安的場面。此外,當中遇害的人數可能因為混亂而產生出入,而當中最震驚就是僥倖逃走的司機傳來極度錯誤及嚇人的信息,令到不少人極度不安及傷心。

正如手槍,制造出來是為了救人,但若不善用便可以殺人;而互聯網也是一樣,若不是傳媒及互聯網的極速報導,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菲律賓的特種部隊,是如何善用他們所訂的專業水平去營救人質,但是一些錯誤或令人不安的互聯網信息,亦有可能間接地傷害不少的網民。

最後,筆者藉此希望死難者好好安息,生還者好好活下去;更感謝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特首領導下應變小組的果斷行動及回應。

(刋登於 e-Zone) - 2010年10月21日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iPad的出現改變了生活模式

相信若選出今年十大最有影響力的電了產品,iPad定必當選。若您走進街頭,便見到不同的場合都有人使用這件電子產品,究竟這件產品成功在於那方面,而對一般人又有甚麼影响?
首先介紹iPad的外型及一些基本功能,它是一部平版電腦 (Tablet PC) ,擁有高解析度的 9.7 吋及LED 背光 IPS (in-plane switching) 顯示器,令到影象極為清晰鮮明, 重量只不過是0.73 公斤,具有上網及Multi-touch功能,而令大家最滿意相信是電量能夠支持差中多10小時。
相比於其他的電子產品,iPad似乎給予用家更大的用途及帶來更大的驚喜,換句話說,有更多不同的用家受惠。首先在工作方面,一些時常戶外工作的人士如保險從業員及市場營銷等工作的人士,時常擔心手提電腦的電量而不知所措,但有了iPad他們便可以輕鬆地到戶外工作,甚至可以更方面作流動推廣給他們的客戶。此外,iPad亦有提供一些遠端桌面 (Remote Desktop) 的應用軟件,令到用家更方便、隨時隨地透過互聯網遙距控制指定的桌面電腦。
iPad亦是一件最佳的記事本,能夠在開會時,用當中的「記事本」去記下會議內容,甚至可以選擇一些應用軟件,能夠提供錄音、繪圖及手寫功能集於一身,當會議記錄完成後,按「電郵」功能便能夠即時傳送給有關人士。談到電郵功能方面,iPad絕對適合一些擁有多個電郵戶囗的用戶,大部份的電郵種類都能夠支援,比黑莓 (Blackberry) 還要方便地閱讀附件。

大家可能擔心常用的商業軟件能夠兼容,這個問題大可放心,一般大家常用的商業軟件如文書處埋、試書表及簡報等軟件都絕對兼容,不過當中大家需要注意部份應用軟件不是完全免費。

iPad也改變了很多人的閱讀習慣,很多報章亦開始提供iPad的應用軟件給用戶下載,若善用當中的「Multi-touch」功能,只要輕輕按動手指,便可以輕鬆地放大報章的內容放大到適合自己的視覺比例,可以選擇垂直或橫臥地欣賞內容,所以大家都不時會見到很多人在港鐵車廂內使用iPad地觀看報章。

在娛樂功能方面,iPad更加改變了電子遊戲機的模式,隨時隨地上網去尋找一些有趣兼免費的遊戲下載,還要享用這樣大的屏幕來劤賞,筆者知道這種電子遊戲大大影响了一些傳统的電子遊戲機如PSP, NDS等的銷量,再加上高質素的畫面,玩遊戲時便可以更加全神。

有些朋友更利用iPad來代替電子相架,因為最低型號iPad的價錢與最高型號的電子相架「不遑多讓」,再加上大量的功能,令到這件產品更加超值。

相信隨著電子書的興起和普及,定便令到iPad變成更加「熾手可熱」的電子產品。筆者便是其中一位,將所有課稈內容轉化為PDF模式,下載到iPad閱讀。其實iPad還有很多、很多的不同應用軟件下載,令到iPad變得更加萬能及全面,可惜篇幅限制關係,不能盡錄。
 

(刊登於星島進修生活) - 2010年10月8日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手機銀行: 網上銀行 2.0


相信不少人士今天已經擁有及習慣使用網上銀行的服務,大部份銀行在過去數年為了減低營運成本都不斷地推廣網上銀行的服務及鼓勵客戶減少親身到銀行辦理一些日常瑣碎的事項,令到銀行排隊的時間基本上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再加上近年來的炒股熱、網上證券等服務已經為廣大用戶所熟悉並接受,除了取款,幾乎所有銀行服務都可以在網上完成,例如轉賬,匯款,貨幣兌換,定期存款,貸款,報稅,投資股票,基金及各類衍生金融品種等。
 
早在2002年,當第一代流動寬頻電話正在採用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的制式時,已經有銀行嘗試開發這方面的銀行服務,但最後礙於技術發展的限制及普及程度甚低而耽擱,例如這類型的流動電話在當時並不普及,最後轉而開發網上銀行的服務。

全球的電訊業在過去十年的發展有如「雨後春筍」,特別在過去數年,智能手機的出現 ,改變了很多人使用電話的習慣,而且手機的功能亦已擴展至的功能亦已擴展至收音機、MP3、照相機、攝相機、電視機、PDA等各種功能集於一身,超出了最初作為單純的通訊工具的定位、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若談到智能手機,務必以iPhone 為表表者,它所開發的程式軟件庫 (Application Store)令到很多較件開發商都「趨之若鶩」最近香港各大銀行亦都希望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而積極開發這方面的軟件,由於應用介面相對簡單,令到客戶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掌握使用技巧,所以很多人都稱這種服務為「手機銀行」- Mobile Banking

在香港,當網上銀行服務日漸普及,加上3G網絡覆蓋日漸完善後,市場上曾經有很多期待手機銀行的出現,但是後來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銀行不想跟電訊網絡商分一杯羹而令到利潤減少;而另外一種說法是銀行花了太多資源於網上銀行,仍然未達到收支平衡而擱置。

其實「手機銀行」在海外已經流行了一段時間,當中以日本及韓國最為領先。日本是非常重視安全管理的國家,終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SSL,交易的信號經過了多重加密,各大銀行之間亦使用專線網,固此,客戶對這類銀行服務的信賴程度十分高,珼在已經成為主流支付方式。

至於韓國,目前幾乎所有韓國的零售銀行都能提供手機銀行業務,每個月有超過30萬人在購買新手機時,會選擇具備特殊記憶卡的插槽,用以儲存銀行交易資料,並進行交易時的資訊加密,而客戶亦已經習慣用手機作為信用卡使用,而更重要是有幾萬間韓國餐館及商店已經接受手機進行消費。

其他國家如新加坡、中國以致瑞典等,都紛紛發展手機銀行的服務,大部份都是採用智能手機的平台,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機在過去數年已累績了相當具影響力的市場滲透率,足以有一定的用戶支持,而且用戶的平均年紀相對年輕,較為接受新科技的應用;再加上大部份智能手機都擁有較大的屏幕及簡單的操作介面,絕對是一個合適的開發平台。

總括來說,手機銀行可以作為網上銀行的延續,給予客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客戶可以足不出戶,通過手機來支付各種銀行代收的費用如水電費、完成股票交易、購買商品,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雖然目前手機銀行還存在著認知度和推廣方面的問題,但整體的前景依然樂觀,隨著手機越見普遍的使用、技術的不斷完善,手機銀行必定會是一種成功的手機軟件程式,亦為未來的手機商貿 (Mobile Commerce) 鋪路。

(刋登於 e-Zone) - 2010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