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

如何把握知識去持續競争力?



相信大家都認同今天香港是處於知識型經濟,主要的收入都來自服務行業而非工業,不論是國際企業或是中小企來說,都面對同樣的難題,怎樣才可以將知識好好地管理?

所謂知識是一種有價值的智慧結晶,可以資訊、經驗心得、抽象的觀念、標準作業程序、系統化的文件、具體的技術等方式呈現,知識呈現的形式雖然有很多種,但在本質上都必須具備創造附加價值的效果,否則就不能被稱為知識。因此引進、學習、擴散、創新知識,一直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特徵,也是驅動社會進步的最主要力量。知識管理包含了知識的「收集、整理、散播、應用、更新、創造」一系列的步驟,每一步都有它的必要性,缺一不可。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令到知識管理變得更更有地發揮,特別對於收集和整理的過程更為方便。

知識管理要做得成功,企業必須建立學習和知識分享文化。企業致勝之道在於「知識」與「創新」,兩者都離不開學習。外在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必須能夠快速反應、順變應變。要順變,就必須能體察時代潮流/順勢而行。要應變,就必須隨時調整營運策略。這些都需要新思維,而要有新思維,企業就必須不斷地學習。

在推行知識管理時,「人」是組織的主要構成份子,,最多問題也都發生在「人」 的因素上,例如:知識往往代表某種權力和優勢,員工常不願意分享他所獲得的工作經驗。這時鼓勵員工、提供誘因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此外,知識是流動的, 常隨著員工的離職或遺忘,會使得公司流失重要的資訊。這時建立適當的機制,幫助員工擷取隱性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知識的傳遞往往是停滯不動的,例如某樣產品在市場缺貨很久了,生產部門卻不知道這樣的情況。問題在於無法將相關資訊立即傳遞給需要知道的人。知識是分散的, 例如公司有分散在各地的工作團隊、分公司時,會使得團隊之間難以分享共同的資源。這時應建立一個有效的聯絡網路,讓不同的工作團隊間能掌握彼此的工作狀況,並能有效率地利用公司內部的知識。 知識是容易消失的, 例如很多在討論中出現的可貴創意,如果沒有馬上紀錄下來,往往就在不經意之間消失了。應該在靈光乍現時刻,馬上捕捉這些想法,並且進一步實現它。

企業知識執行長(Chief Knowledge Officer,簡稱CKO)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型職位,由於知識已逐漸成為企業最重要的經營資源,因此如何有效取得、發展、整合、創新知識,也就是如何有效管理知識資源,成為企業經營上的一大挑戰。

總結而言,資訊科技成為知識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要緊記知識是人與人之間傳播,也只有人能應用知識。固此知識管理除了應用資訊科技外,人的參與是必需的,知識管理的運作是人與資新科技的結合。

(刊登於星島求職廣場中小企2.0) - 2010年12月10日

2010年12月9日星期四

流動學習的發展方向


當筆者在過去一期探討流動學習的慨念,當中談及Web 2.0的應用,但可惜科技發展一日千里,Web 3.0已經來臨,筆者藉此作出一些簡介。

今年的1116-17日香港舉辦了「Web 3.0亞洲高峰會 --- 互聯網如何革新創意工業」,共有超過500名來自資訊及通訊科技界、數碼媒體及創意工業的專家出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通訊及科技)謝曼怡亦出席為論壇主禮。這個峰會主要議題包括Web 3.0如何及為何能幫助提升業務、Web 3.0如何改變營商方式、Web 3.0的投資走勢及如何建立新一代成功企業,而當中最為人認識的講者包括獲《哈佛商業評論》評為「Man about the Internet」的David Siegel,百度投資者關係部門國際媒體公關總監郭怡廣等。

Web 1.0即第一代的互聯網(19902000年),是指互聯網剛普及的時期,90%為企業和機構的商業網站,以「單向」方式為發佈訊息的溝通渠道;而上網主要目的是以功能性較多,網民亦可從網站讀取資訊,這個時候,網民大多以電話線接駁上網。Web 2.02001年至現在),隨著互聯網普及,上網月費亦作下調,連線速度亦隨寬頻的廣泛應用而提升,這個時代的互聯網特色是個人網站、網誌、網上電台、網上短片分享,當中最大的特色是「互動」,用戶投入地參與及表揚即時性的反應,而強調互動性的溝通及交流網站如討論區、投票站和情報交流網等等亦「應運而生」。此外,網上連線遊戲及虛擬社區亦相當普及,它們提供網上共同溝通互動平台,給予網上社群共同參與在虛擬世界的各種社交活動;尤以青年人為甚,他們可同時聯群結友,齊齊參與網上購物、交換虛擬物品、貨幣、資源轉換及 飼養寵物等,這亦都是Web 2.0內十分重要的特色。

Web 3.0的獨特之處,在於思考式網絡(幫助用戶思考),資訊傳輸速度將進一步提高,其中包括廣泛應用點對點的傳送方法,不但令資訊傳輸更快,而且流通更廣,網路應用將不再只是從電腦去使用的,而是您的手機、電視上或飛機機艙內的螢幕上,各種您生活可以觸及的媒體上,可算是Ubiquitous「無處不在」。網民可自由定義想看的資訊,自主地控制傳播內容和時間,透過即時網上重溫(On-demand webcast),用戶可按喜好隨時停看、重看已選取的資訊。此外,支援聲控操作,語意連繫網(semantic web)將會大行其道,包括具有資訊判斷力的搜尋器,語意連繫各種網站,令資訊搜索變得更容易。  此外,Web 3.0 還有一個重點,是相關的內容將取代無效的廣告,當電腦越來越了解你的偏好,他將能夠提供您認為最重要、覺得有趣的及相關的的訊息,而且這些訊息是個人化的。

2011年將會是流動科技突破的一年,原因是隨了 Web 3.0的發展,最近有流動電話供應商已經諾在明年第一季推出 4G的流動服務,再加上將會有多款的平版電腦 (Tablet PC) 推出,技術配套方面已經「如箭在弦」,令到用家已經在「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環境下學習。當更多的內容供應商 (Content Provider) 提供電子版內容後,流動學習的模式已經「水到渠成」。
 

(刊登於星島進修生活) - 2011年1月7日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流動學習的慨念

香港的流動網絡滲透率是全球之冠,平均每人擁有1.6SIM Card3.5G的無線網路技術亦漸趨成熟及普及,而一些4G服務亦會在短期內啓用,無所不在的網路環境已經是不變的事實!在這個重視實時訊息的時代,一些流動的網路電子產品不但可以讓我們即時學習,更能夠得到最新的資訊。
 
Web 2.0使到網絡環境更互動,用者更願意分享知識,學者機會更加多元化及變得無處不在,透過社交網絡、電郵、討論區、網頁等,便學習到很多不同的題目。
另外,現在流行的手機功能多不勝數,再配合Web 2.0的環境及氣氛下,便可以把學習的元素更加提升!珼時己經有電訊業供應商提供透過手機可能直接訂電影票或是查餐廳的服務了,若是能夠進一步結合網路web2.0的精神,當我們作為消費者想看電影時,在決定用手機訂票時,若果可以一併查到網友對此電影的評價;或是知名電影Blogger的評價,相信更加能夠幫助消費者即時選擇到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除此之外,想要找好吃的餐廳,除了透過流動功具上網查詢外,也可以結合網友評價來決定餐廳,甚至可以結合全球衛星定位系统(GPS)及地理資訊系統(GIS) 的特性,給消費者一個更全面的資訊,不僅消費者能夠找到符合他們需求的餐廳;服務提供者也可以針對不同的消費族群及特性設計及規劃不同的服務。

若從學習的角度,知識是無處不在,「流動學習」便是透過我們手上擁有的流動網絡裝置例如手機、iPad等,透過您所需要尋找的資訊而獲取相關的知識,當然這是一種生活化的方式去學習,並不是傳统的班房式教育(Classroom Teaching)

Web 2.0的發展如「雨後春筍」,互動的模式已經是不變的事實,甚至將來發展的Web 3.0亦不會脫離這個原素,正如手機功能一樣,只會是更全面、更方便的使用介面,有更個人化的功能,用者更有自己的空間,再加上只有更快、更穩定的流動網絡,更複雜、更大量的數據及資訊亦可以應付。

試想想另外一個例子,當大家出外旅行時,若把不認識的英文用手機輸入或照相手機照下來後上傳,然後透過Web 2.0平台如Yahoo知識的力量即時提供翻譯或解釋,不但可以完美結合Web 2.0的應用,更能夠有效地提供大家正確的知識以進行實時的 流動學習
 

(刊登於星島進修生活) - 2010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