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是時候引入競爭 :「非接觸式付款」模式?


相信最近城中話題定必是「八達通竊取市民私隱災難事件」, 事件發展至今, 充份顯示私隱的問題多年來一直被忽視, 而影响深遠的程度相比於任何一間銀行洩露私隱事件更為嚴重, 因為一直被譽為「香港科技之光」的八達通, 推出至今已發行超過一千伍百萬張卡, 亦由最初只是作為交通工具付款卡而演變至大廈出入管理、學校管理甚至一些生活化消費模式上的應用, 重要程度僅次於身份證。

這個成功項目亦在上海世博香港館展出, 早前金管局在今年二月提出在今年二月提出一年內,香港的「八達通」和深圳的「深圳通」將合而為一,先行先試實現「一卡兩地通」。至於更長遠的目標則是把這一跨境電子貨幣推廣至整個珠三角地區。筆者慶幸這次私隱災難事件及早曝光, 否則後果可能更為嚴重

若果大家記憶還好, 可否記得當八達通在1994年推出當時, 市場還有兩個競爭者, 分別是滙豐的Mondex 卡及Visa International推出的Visa Cash, 而兩者都在這場競賽中被淘汰, 至於他們是否「技不如人」, 答案可以肯定他們輸的不是科技而是商業模式, 再加上八達通的股東聯手製造市場需要, 成為交通工具上付款的新模式

筆者早在兩年前已經在不同的雜誌刋登文章提及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方都在大力發展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 近距離通訊的技術, 至今香港只有三張兼備「非接觸式付款」功能的信用卡, 而有裝置這種讀卡機的商戶更是「寥寥可數」。相反在其他國家及地方例如新加坡、日本及台灣等, 巳經開始普及使用

若重提這種技術, 便是大家在大型零售商見到Visa PayWave 的標記,相信最近有不少人嘗試過用這種新款信用卡,最大的特色就是感應式付款,只需對感應器一拍即可 , 毋須簽署, 快捷方便, 跟八達通有「異曲同工」之效果

在台灣,捷運悠遊卡與手機整合、悠遊卡與信用卡整合等應用,也在政府與業界合作下推出。此外, NFC手機正在全球範圍內推廣, 在北京,可以用NFC手機支付交通費用;在澳洲,可以支付停車費用;在法蘭克福,可以在所有公共交通系統中使用。而且,在全球各地,還有很多地方在試驗NFC,包括英國運營商O2已經小範圍試用了6個月, O2500位倫敦市民提供諾基亞6131手機,內置Barclays的交通卡和支付卡,可以進行每次小於10英鎊的消費。至於在日本,也在用於在自動售煙機上的新年齡驗證身份證件中使用了NFC的晶片。

至於新加坡,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 發展了不少對NFC支持的項目, 首先, 新加坡政府早在2009巳經成立一個專責的部門在IDA (InfoComm Authority), 等同於我們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據知, 一些業界高層如國際萬事達卡(亞太區) 負責人也被邀請加入這個部門其下諮詢委員會。今年, 新加坡亦成功爭取到主辦一個與NFC有關的國際會議 : 2010年世界NFC會議亞洲大會, 在今年九月十五至十六日舉行。 (http://www.giichinese.com.tw/conference/nfc-asia10/)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World Asia 2010不只是亞洲,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NFC持份者幹事都會藉此聚集, 交換意見的國際性會議。

由此可見, 香港在科技上發展有如「守株待兔」, 只是把持過去的成就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今次八達通的事件正好給予一個檢討及反省的機會, 去思考在「付款標準」上如何跟國際接軌, 延續國際城市的美譽。

(刋登於 e-Zone) - 2010年8月12日